杨柳依依

【靖苏】五云裘(ABO)章六

盐昔昔:

为什么太太写文写得那!!!!!!么好呐!!!!!!!✺◟(∗❛ัᴗ❛ั∗)◞✺


小小爵士:



*和小仙女 @昔我往矣 的联文!!!!!我爱小仙女x3!!!!!




*架空AU。ABO加持。生子待定。




*高亮:本文ABO设定中,无信息素、无发情期、无标记!!!三无ABO,绿色健康的ABO(依旧很黄)!!!




*和亲梗。




*草原游牧民族首领琰X中原王室私生子苏。




*一切的一切全是编的。没有值得考据的地方。








章一   章二   章三   章四   章五   【番外一】








  草原的时间,似乎比在中原要流逝得漫长。




  至少梅长苏是这么觉得的。




  按羌族的规矩,王与王后是各自拥有自己的帐子和毡房的,不必非要夜夜共枕,一切全依两人需求。因生存环境较为恶劣,为抚育后代羌族从君王到平民皆崇尚一夫一妻,萧景琰借梅长苏来掩人耳目,以退阻亲族推荐的婚姻巩固自己的地位,所以并不要求梅长苏献身,只是每个月定下同床的日子,两人各据床的一角无情无欲地睡上一觉也就罢了,反正床那么大,五个人睡都绰绰有余。




  不必每时每刻见到羌王那张威慑的脸,这让梅长苏大大松了一口气。同住一帐实在窘迫,日日担忧焦虑,难以自处不说,如此费神费力大事恐误,而且也最易日久生情,难免以后那一天不会触了萧景琰那颗寡淡的心,变成被动中的被动的劣势,就更难出头。




  梅长苏以病由,非羌王所召便能不出帐就不出账,只在清晨午后偶尔出去散心。那拉提的草原很美,日出朝霞假以希望,日落夕阳假以珍重,如果不是委曲求全之际,大概会更为美丽。




  不过好在他还有自己的一方天地。




  王后的帐子有个书架,上面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书,有些年头了,据说其原主人是先王后——也就是萧景琰的母亲,它是中原的紫檀木造的,放在草原上愈发珍贵,足以见得先王对这位续弦的中原王后的爱重。如此贵重的遗物,梅长苏不敢轻易去碰,但是他没有带几本书来,有时候写字写得厌了,忍不住悄悄拿下几本来看。




  不巧有一次被萧景琰看见了。梅长苏本以为萧景琰会大发雷霆,但萧景琰却没有,他淡淡地扫了梅长苏一眼,只说了句“别弄坏了”便默许了。




  书是极为罕见的医书古籍,上面密密麻麻地作了许多标记。之所以摆满了书架,是因为先王后用中原语与羌语书写了两遍。娟秀灵动的字体看得出来主人是个心思细腻性情雅静的女子。其中还有好几本是先王后写就的手记,上面记述了一些梅长苏没有见过的、大概是草原独有的草药,还有特别的疾病与医治方法。语言精炼易懂、条理清晰整齐,在句读和语气中竟能感受得到女子的温润柔情,如江南的春江水暖,沁人心脾。




  据说先王后在世时,竟屈尊兼任族中医者,治病救人无数,但最终不幸病逝于族中一场突发的瘟疫,死的时候幼子萧景琰刚满十三岁。她医术高明、宽厚仁善,虽为异族却美名扬于羌民之间,被族人尊称为“静夫人”,载入族谱。




  医者仁心,医者可救天下人却唯独救不了自己,先王后是个慈悲人,病逝尚且年轻,煞是可惜。梅长苏垂目叹息,伸出手,轻轻抚摸书上的墨字,心中万般柔软,感动非常。




  自此,梅长苏开始钻研静夫人的手记。有一次,他翻到最后一本手记的最后一页,看到上面写着两个字“风枯”,而与之前都不同的是,这种疾病静夫人并没有写它的医治方法,而只是写了症状与死患状况,便再无后话。




  “因风而起,风过而枯,传甚广,枯骸骨,草药无用,外治无效,病者一日靡颓无力,二日喘促异常,三日食不下腹,四日气竭而死。”




  难道是……那场瘟疫吗?而当梅长苏还没有想明白的时候,萧景琰拉开了他的帐帘。于是梅长苏连忙放下手记,向萧景琰行礼。




  梅长苏本以为萧景琰会像丢掉一块无肉骨一样将他丢在一旁,不闻不问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自那日萧景琰叫梅长苏写他自己的名字起,这位性情乖张的羌王似乎对中原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几乎每日都要前来让梅长苏教他写自己的名字和一些中原文字,甚至一天里要来好几次。




  蔺九格外厌恶萧景琰,每次萧景琰过来梅长苏都会命蔺九出门去寻一寻草药,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。




  萧景琰率性得很,带有羌族人特有的肆意潇洒,每次来学写字,也不是很沉得住性子,经常是写了一半就丢下笔头也不回地走掉了,但是下一次还是会跃跃欲试地前来。




  “像个好耍性子的顽童,”蔺九不屑地说道,“如若他是先生的弟子,先生定要拿戒尺好好打他的手板。”




  梅长苏可不敢打萧景琰的手板。他隐隐觉得萧景琰不是那么没有耐性的人,这般忽远忽近、或狎昵或疏离,略有考验他性子的意思。无论萧景琰怀有什么样的目的,亲近而怠忽,梅长苏皆以淡然从容处之,岿然不动。萧景琰不要求夫妻之礼、君臣之别,梅长苏便待其如主宾,敬而不畏,漠而有礼,不漏一丝可能惹人诟病的破绽。




  甚好。渐渐感觉到萧景琰对他越来越放心,梅长苏觉得更加沉静。




  古有人云: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。”①




  所以梅长苏忍,他要忍到时机到来,他相信会有时机到来,让他得以劝服羌王,成中原大业。所以他静观其变。




 




  太阳已落山。




  “这就是楷书么?”萧景琰放下笔,将宣纸举到烛灯前细看,“看起来倒是比羌文方正。”




  “是,因有言曰‘形体方正,笔画平直,可作楷模’②,故称‘楷书’。”梅长苏一边将桌案上的毛笔放正,一边答道。




  萧景琰再端详片刻,转而又去看梅长苏放在一旁的文帖和自己母亲的手记,问道:“怎么我的楷书跟你的不一样,跟母亲的也不一样?”




  “字如其人,先王后医心仁善又娴雅淑德,鄙人才疏学浅,字自然不如先王后灵秀。”梅长苏这样解释道,“而王上初识楷书,练写不过几日,难免手法稍显生涩,往后多多练笔,便能掌握要领。”




  “哦。”萧景琰随口应道,没有离开的意思,复又拿起梅长苏的字帖兴致勃勃地看起来。




  “别那么谦虚,你写的字,也是我见过的最好看的。”




  “谢王上夸奖。”




  见萧景琰一时半会不会离开的样子,梅长苏略感无趣,暗暗忖度此时蔺九应该已经睡下,将书本收拾好后却也没什么可做的了,便看着萧景琰出神。




  萧景琰看字帖看得倒是入神,不过梅长苏并不认为那上面的字他全都能看得懂,书法门道也该是一窍不通,也不知他看个什么意思。




  大概是,因为母亲的缘故吧。梅长苏这样想道。静夫人膝下无女,只有独子萧景琰。静夫人病逝时萧景琰尚小,并且还是续弦所生,母亲又是异族,而嫡母的兄姊又多,父王年老,可以料想得到曾受到过怎样的排挤与打压。而他又是如何挺过这一切攀到如今这个位置,想想着实令人震惊。




  看着萧景琰赏阅字帖时双眼放光的样子,梅长苏无端生出同情与悯伤。该是那年幼时离开母亲之后所遭受的苦痛,才令萧景琰对中原文化如此着迷,大抵是借此笔墨抒发对母亲的眷恋与怀念。




  梅长苏忆起自己从未见过的母亲和远在庙宇却视彼如陌路的父皇,心中幽浮惆怅。




  都是可怜人。




  “你在想什么呢?”




  闻声回神,眼前复明,梅长苏忽见萧景琰已收了手中的文帖,此时正面对着他,那双炅然如圆光的眼睛直直地望着他。虽已无之前那样含有震慑之意,仍令梅长苏一时无所适从。




  于是拱手行礼:“是我失礼,我只是……在想王上为何有这样一个中原名字?”




  被问起这个,萧景琰沉默片刻,偏过头,望着摇曳的烛灯:“名字是我母亲起的,她说我也算是半个中原人,应该有个中原的名字。‘萧’是我母亲的姓氏。‘景’说是日光,寓意太阳,羌族信仰太阳,名中有日光之意,大概也有望我辉煌的意思。而‘琰’……”




  “是……美玉?”




  萧景琰轻叹一声,垂下头笑了,笑容是少有的温柔:“母亲嫌我刚正,有时太过执拗,不够温文、和顺。取‘琰’的意思,想是劝诫警示,要我慎行慎思,不要莽撞罢。”




  “先王后心思细腻。”




  “可是,温文、和顺又有什么用呢?”萧景琰话锋一转,脸上温柔逝去,眼中突然肃杀,像有风雪在他的眼中席卷,“像玉那样,温润的、易碎的、徒有虚表的东西,在这样的草原上,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,面对日日夜夜的恐迫与暗度陈仓的威胁,像玉那样的东西,是看不到第二天的日出的。”




  顷刻无言。




  梅长苏微微坐正,轻声道:“古有言曰‘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’。在中原,玉是美德和贤才,更是风骨与正气。君子尚配美玉,不为外表美丽,而是明志,报效天下苍生,为此殒身不恤、在所不辞。”




  萧景琰回过头来,看着梅长苏。




  梅长苏不惧,微微躬身继续道:“先王后以美玉之名赠予王上,该是希望王上有君子之风骨,有兼济天下之胸怀,有惩恶扬善之正气,是为君之本。”




  萧景琰未出声,他静静看着梅长苏头上用来束发的玉冠,那并不是上好的玉,有斑斑瑕疵,但是竟在昏黄灯光下,有璀璨之锋芒、光洁之晶莹。




  顺着玉冠向下看去。梅长苏躬身的样子虽然谦卑,但肩膀是平的,腰杆是直的,双手交叠置于面前,似承着流云与山川与奔腾之水,明明应是重的,却在梅长苏这消瘦颀长的身姿下化为轻盈,柔若清风。




  他的面庞因低下头而模糊。萧景琰仔细去看,却只看到那双轩昂的眉宇,眼角扬如中原的柳,鼻如玉啄,唇薄而口如桃英。




  “王上?”许久不见萧景琰回应,梅长苏十分奇怪,故抬起头来看。




  当那张清秀的脸完全映入萧景琰眼帘时,萧景琰觉得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箍紧了,迎着梅长苏尚还茫然的表情,萧景琰一言不发地突然站起。




  今天不是约定好假装同房的日子,所以萧景琰要回去了。




  “要入秋了,草原比中原要冷,暖身子的东西不够要说。”




  “……是,恭送王上。”




【待续】




①苏轼评王安石。




②出自《辞海》。




====




标注一下,有私设,静夫人原型当然是静妃娘娘,私设姓萧,所嫁前羌王原型不是萧选,是个好人,原型可自行脑补。




梅长苏私设母家姓林,应该不会有林殊这一身份。




真·靖苏。


评论

热度(377)
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